呢排生果報

歡迎開開心心齊吹水
Post Reply
User avatar
oldlee
Posts: 1220
Joined: Thu Oct 30, 2014 5:53 pm

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oldlee »

個西成日死死吓咁 :fuck: :fuck: :fuck: :fuck:
大衛王 wrote: 夭,一路拉琴刀忍吾住要 :fuck: :fuck: :fuck: :fuck:
User avatar
bobby chu
Posts: 4164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10:09 am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bobby chu »

我仲以為淨係我部腦有事添。。 :-o :-o :-o
Image
User avatar
DonDon
Posts: 1343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5:10 pm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DonDon »

oldlee wrote: 個西成日死死吓咁 :fuck: :fuck: :fuck: :fuck:
load 得好慢 :fuck: :fuck:
Image
User avatar
bobby chu
Posts: 4164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10:09 am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bobby chu »

今朝完全入唔到。。Image
Image
User avatar
szekt
Posts: 1974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5:54 pm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szekt »

睇呢唔頂得幾耐 x_x x_x x_x
User avatar
milo
Posts: 268
Joined: Thu Oct 30, 2014 2:46 pm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milo »

頂住呀肥佬黎!我唔想淨係得文匯大公呀 [-x [-x [-x
User avatar
韋信
Posts: 2006
Joined: Thu Oct 23, 2014 10:54 pm
Location: 唔比著黃衫踢波既球場
Contact: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韋信 »

milo wrote: 頂住呀肥佬黎!我唔想淨係得文匯大公呀 [-x [-x [-x
黎智英成也巿場敗也巿場

http://www.yzzk.com/cfm/content_archive ... ue=2015-30" onclick="window.open(this.href);return false;

潘麗瓊
2015年8月2日 第29卷 30期

以迎合巿場致勝的《忽然一周》敗於巿場,《壹週刊》大裁員,黎智英壹傳媒雜誌王國崩潰。

潘麗瓊,香港資深傳媒人、專欄作家,曾任《壹週刊》副總編輯、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,現為快樂書房董事總經理。

 

執筆之際,忽然聽到香港壹傳媒集團決定結束《忽然一周》的印刷及網上業務,將於八月七日、即《忽周》創刊二十週年之日出版最後一期,《忽周》全體編採人員七十人將被遣散。

這是自《壹週刊》剛傳出大裁員及考慮轉為網媒之後,另一震撼的消息,意味著壹傳媒曾經叱吒風雲、統治過百萬讀者的雜誌王國,「壹」和「忽」兩大支柱轟然崩潰,象徵著黎智英獨霸週刊巿場的時代結束了。

我是《忽然一周》創刊時的第一批僱員,由當時的總編輯查小欣從《信報》把我挖角去,《忽然一周》之名是著名填詞人林振強的得意之作,貫徹壹傳媒不按常理出牌、殺你一個措手不及的玩世作風。

年年賺錢,一蝕即退

《忽然一周》經營手法屬於「刀仔鋸大樹」,成本不及集團皇牌《壹週刊》那麼重,最高銷量曾登上每期十九萬份,擠滿了美容、減肥、瘦身及其他消費品廣告,是集團裏銷量最高及最賺錢的雜誌。對於這次結業,就連《忽然一周》合併本行政總裁趙偉堅也並非預先知情,他說:《忽周》前年盈利可觀,去年亦有盈利,今年才開始虧蝕,他對「執笠」(結業)的決定也感驚訝。

為什麼一份年年賺到盆滿砵滿的雜誌,才虧損幾個月,便無情地宣判它死刑?

由第一次開會,我便觀察到黎智英身型像大熊,但眼睛像鷹隼般銳利,經營《忽然一周》,是絕對的巿場主導,由售價、對象和手法,都經由讀者會不斷測試而得出結論,內容針對巿場上對手的弱點來攻擊,靈活變陣。他開創以港聞狗仔隊的方式,挖明星醜聞,無懼娛樂圈杯葛,無懼商界名人潘迪生控告《忽周》做假新聞。以迎合巿場致勝的《忽然一周》,就在慶祝二十週年前夕,竟然敗於巿場,倒地不起。

黎智英不會與業務談戀愛,他白手興家的成衣品牌Giordano既然可以拱手賣給人,一手創辦的雜誌王國,當然也可以一手毀滅。

《忽然一周》只是替他生金蛋的鵝,當這隻鵝再生不出金蛋,還要白吃他的糧的話,他必定斬之而後快。

他決定是「留」還是「溜」,不在於目前蝕多少錢,而在於未來是否有賺錢的機會。


黎智英每次籌辦新刊物,都是數以億計地投資,高薪挖角、買地起廠房、買新器材,面不改容。他喜歡新玩具,比全港所有行家都更早、更大手筆地投資在互動新聞之上,放眼於國際新世紀大趨勢之上。我幾年前曾經到台灣壹傳媒參觀他們動新聞總部。他們聘請了三百多人,包括電影《阿凡達》的幕後創作班底,器材都是最先進的。

動新聞當時除了服務香港和台灣的互動新聞外,已幫CNN製作短片,每小時開大會,因應新聞設計戲劇性的故事橋段,幾個演員穿上布滿感應器的特製緊身衣,扮演新聞中的角色。因為黎智英相信,未來的資訊輕文字重圖象、短片。今天「蘋果動新聞」廣受手機族和網民歡迎,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。

然而,生意卻離不開一個「錢」字,這樣的投資月燒千萬,是一場豪賭,廣告如何抵得上成本呢?如果動新聞能力挽「紙媒沒落」的狂瀾,《壹週刊》和《忽然一周》就毋須走上絕境。

內容不是王

黎智英錯估形勢,棋差一著矣。今天,內容不是王,平台才是王,鼎鼎大名的如《時代週刊》也要靠臉書(Facebook)轉載才有讀者。而且,在互聯網上,「世界是平的」,大眾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趣短片、照片和新聞,毋須局限看製作成本高昂的動新聞。

今天,讀者喜歡在單一平台例如Facebook或某一個Apps一站式挑選,新聞「斬件上」。花多眼亂,讀者對於雜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。習慣了看即時消息,「週刊」的週期太長了,讀者不肯付錢,又要求多多,這樣殘酷的巿場,除非老闆肯拼死一搏,否則乾脆結業止蝕更划算。

曾經有一個時期,黎智英戰無不勝,他像傳說中的神燈,一沾手的都成功,由《壹週刊》,到《蘋果日報》,到《忽然一周》,把模式複製到台灣,一樣把《中國時報》及《聯合報》等老店打到落花流水。

是否因為黎智英已經六十八歲了,身邊一起打江山的如葉一堅已六十四、張劍虹也五十四歲了,所以寧願鳴金收兵,也不再戰屬於年輕人的江湖?

近十年,《新假期》、《U Magazine》等不靠「踢爆」做封面的休閒雜誌,超越了一直不能獨立出售的《飲食男女》。《爽報》出師未捷,加上《忽然一周》的結束,《壹週刊》苟延殘喘,終於為黎智英的不敗神話畫上了句號。
User avatar
kurobomb
Posts: 257
Joined: Thu May 21, 2015 10:23 am
Location: 山旮旯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kurobomb »

on099, 肥佬黎從來都唔係戰無不勝, 剩係蘋果速銷都蝕到佢爬街. 呢條八婆打手寫真係有段估無痛苦 =)) =)) =))

生果摺埋只係遲早嘅事, 肥佬黎呢幾年不停想攻網上平台, 一早唔想玩紙媒就係人都知啦. \:D/
User avatar
bobby chu
Posts: 4164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10:09 am

Re: 呢排生果報

Post by bobby chu »

milo wrote: 頂住呀肥佬黎!我唔想淨係得文匯大公呀 [-x [-x [-x

一言堂。。Image
Image
Post Reply